1. MSD收敛性辨析
==本质上MSD是统计离子的跳跃事件,单位时间或单位空间内的跳跃事件为常数时,才能得到比较线性的MSD曲线,同时得到收敛的结果==
==换言之,只要是线性的结果,就说明是收敛的,因为只有在单位时间内的跳跃数相等时,线才能是线性的,这个时候就满足了收敛的判断==
==尺寸效应有所不同的是,在每个尺寸下,得到的数据都是线性的,也就是在每个尺寸都收敛,说明随着尺寸增加,得到的单位时间单位尺寸内的跳跃数量是整体减小的。这就是尺寸效应的影响==
只有当单帧对比的MSD是线性的时候,才能说明可能收敛了,多起源的图像线性了不能证明真的线性
以后在计算之前需要先检验收敛性
==线性未必收敛==
单起源的收敛才是收敛,多起源的收敛是不得已的近似 错误的,多起源更容易判断收敛
==以后的计算需要用多起源和单起源分别判断收敛性,最好是跑一个足够长的单起源,验证多起源可以更快的判断出收敛后的数值==
用log来判断 两个log值之间相差不超过0.001或0.005
1.同一段111单胞轨迹不同时间长度的MSD收敛性
1. 不同取点比例下的收敛性
/work/home/liz/workspace/1-system-MD/1-Na5YSi4O12/6-machine-learning/4-ceshi/1-111/xda-2
10 ps
20ps
30ps
40ps
50ps
60ps
70ps
80ps
90ps
100ps
200ps
300ps
400ps
500ps
600ps
700ps
800ps
900ps
1000 ps
2000ps
3000ps
4000ps
5000ps
6000ps
7000ps
7900ps
横轴ps ,纵轴 百分比 值
2. 同一时间段内的收敛性 (注意纵坐标的值)
横坐标 百分比 纵坐标是名称:代表时长
2. 333的轨迹收敛性
时间:*0.01 ps
3. 555的收敛性
==在计算扩散系数的过程中,随着尺度的增加,包括的不运动的钠离子数量也在增加,导致最后的计算结果不同尺寸不同 ——-这一结论是错误的,因为都除以了原子数,所以应该是相等的==
555 log(D)
多起源
单起源
111 log(D)
555 700ps的百分之一到百分之100
==还需要更长的计算
4.一段101010的轨迹的log
华为 /home/jildxwlxyljlstdui/cccs-share02/lijx/work-lijx/nlso/101010
222
444
666
101010
不同的模型会跑出不同的结果
2. 各种msd图形鉴赏
统计的必要性
转载请注明来源 有问题可通过github提交issue